萬象云屯,風云際會。只有站在中國改革開放和海南經濟發展的時空坐標上,才能清晰地洞察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歷史方位和功能定位。 
    先行先試的時代價值———當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車輪駛到30周年的里程碑前,2008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親臨海南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勇做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總書記同時指出,海南要“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提高旅游業國際化程度”。 
    在此前的2007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也對海南提出了殷切期望:海南要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建設綠色之島、開放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大力推進國際旅游島建設,是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總理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是海南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其實質是以旅游業的開放帶動服務業的全面開放,進而推動全島的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出一條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特區開放的新路子,步入發展的新天地。 
    省委書記衛留成生動地闡述道:“通過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個有效抓手,由點及面,海南改革開放這盤棋就活了,海南的發展路子就寬了、直了。” 
    在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大背景下,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其意義已經遠遠超出海南,對全國性的新一輪對外開放也將是一個有力的推動。建設國際旅游島,需要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旅游購物政策、航權政策、海洋旅游政策、融資政策、旅游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等,這些政策的賦予與使用,都是沒有先例的。海南率先實踐,可以為全國旅游業積累寶貴的經驗,充分發揮出先行先試的試驗田作用。 
    發展思路的重大提升———建設國際旅游島,是省第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嶄新發展思路,是一個被衛留成同志稱為“最現實的、上上下下最容易支持的、最具可持續性的、也是影響最深遠的”決策。 
    海南有優越的海島旅游資源環境條件,熱帶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品位高,全國獨有,在國際上也具有稀缺性。有一流的度假設施和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有相對的獨立地理單元,特殊的特區政策優勢和較好的綜合經濟基礎。在我國能與世界著名的海島度假勝地夏威夷、巴厘島相媲美的,只有海南。 
    海南的生態環境、經濟基礎,決定了海南不能走傳統工業發展之路,必須走一條由現代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路。建設國際旅游島,符合海南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方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護和建設好這個全國人民“大花園”的必然選擇,是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迅速提升海南綜合經濟實力的重大戰略舉措,既體現省情,也順乎民意,因而得到了方方面面和上上下下的支持。 
    從建省之初定位為“特色產業”,到之后的“重要產業”,再到現在提出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主要抓手,把旅游業培育成海南支柱產業,把現代服務業培育成海南主導產業,旅游業在全省產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海南最具優勢、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 
    擴大內需的有力舉措———當前,金融風暴正席卷全球,而今年1月至2月,海南卻出現了國內游客人數、國內旅游收入大增的良好態勢。  建設國際旅游島,我們的擔子很重,我們的前景美好,我們的勁頭正足! 
    歷史經驗證明,全球每次經濟危機爆發的時候,帶動經濟回暖的都是旅游、休閑等服務產業。1930年代美國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最先復蘇的不是制造業,而是旅游等服務業。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東盟各國旅游業在危機中率先復蘇。 
    建設國際旅游島,和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完全吻合。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旅游直接就業與帶動就業之比為1:5。建設國際旅游島可以引進需求,擴大島內消費,帶動第三產業大發展,在海南乃至全國保增長中具有獨特作用。 
    符合世情、國情、島情,緊扣國家發展戰略,海南建設中國特色的國際旅游島,是科學發展的大思路,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手筆,是特區建設的新宏圖,關系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全局,也為海南贏得了更大發展空間。 
9 1 2 8 : | (本文已被瀏覽 6340 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