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把酒店賣掉套現,要么選擇一個大一點的經濟型酒店品牌加盟。”對于自己酒店的發展方向,張先生陷入了猶豫。 
    一年前,看好奧運住宿市場的張先生在北京秀水街附近投資開了一家200個房間的經濟型酒店,但事與愿違,在整個奧運酒店業低迷的大環境下,張先生的投資并沒有如愿以償地順利收回。而隨著奧運會的結束,整個北京酒店市場變得更加供大于求。是加盟發展?還是出手套現?成為了張先生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單體酒店的困局 
    事實上,張先生遇到的問題也是許多經濟型酒店投資者頭疼的問題。“物業成本越來越高,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很多經濟型酒店都開始遇到了這些問題。”錦江之星旅館有限公司北方區總經理李予愷一口氣說出了目前大多數經濟型酒店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傳統的酒店相比,預訂率高和空置率低是經濟型酒店的優勢,然而隨著連續幾年以來經濟型酒店的快速增長,經濟型酒店客房數量快速增加,這種優勢正在逐步縮小。      
    這導致了整個市場進入了直接競爭的時代。根據張先生的介紹,在奧運期間,除了奧運場館周邊的酒店預訂率比較高之外,很多單體的經濟型酒店預訂率基本都沒有達到50%。“很多的觀眾都是住集團預訂的星級酒店,散客在進京之前也大都預訂好了酒店,所以最吃虧的就是我們這些沒有客源系統的單體酒店。”張先生告訴記者,“如果加入攜程、藝龍等旅行網站,它們要抽掉近一半的租金,我們也就沒什么利潤了。” 
    品牌時代的競爭 
    相反,連鎖酒店在這方面卻具備了更大的抗風險能力。“我們專門有一套中央訂房系統,旗下的所有酒店都可以通過這套中央訂房系統來進行預訂。”李予愷表示,在客源問題上,這就比單體酒店更加可靠。“更何況,我們本身就把奧運期間作為打造品牌的最好時機,而并不是賺錢的時期。”     
    “經濟型酒店最核心的就是成本,隨著各大連鎖酒店擴張的加劇,物業成本已經是居高不下。因此,管理成本變成了最可能省出利潤來的地方。”胡升陽認為規模效應是經濟型酒店能夠產生利潤的地方。“像中央客房預訂系統,集中培訓,以及標準化采購和裝修、市場推廣這些方面,酒店總數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變量。
    產業集中是必然趨勢 
    繼續擴張顯然成為了幾個大品牌的當務之急。不過與前幾年的開店競賽不同的是,迫于資本和成本的壓力,經濟型酒店出現了新的擴張形式。 
| (本文已被瀏覽 2595 次) |
|